九游娱乐-冈比亚女足队员取得胜利无往而不利,备战大赛
编者按:在课本里冈比亚女足队员取得胜利无往而不利,备战大赛,康有为是文思敏捷、才华横溢冈比亚女足队员取得胜利无往而不利,备战大赛的学者,又是著名冈比亚女足队员取得胜利无往而不利,备战大赛的政治家。要是放在今天,肯定是一著名网红。先利用“公车上书”打造自己影响力,然后用影响力变现,开公司、炒房……真是各种难以评说。
康有为:谋国不成,谋家有成
文 | 余世存 (微信:yuge005)
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,但家境并不富裕。人们称他为康南海,但他家在广东南海县丹灶苏村只有一套80来平方米的房产,据说康南海30多岁前多半生活在这一厅两廊两室的房子里。40岁前,他在广州花埭买地建了一套别墅,连同曾祖父在广州购置的“云衢书屋”,算是在大城市有了两处房产。
跟很多传统文人不同,康有为走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。一般文人不敢脱离体制,但康有为无所谓。这跟他的家境或学殖有关,即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,不富,但也不像寒门士子那样热衷于体制的功名,这样家庭出来的子弟反倒最具革命精神。21岁时,康南海开始接触西方文化,也是一个既不会膜拜又不尽弃之的年龄,这注定了他头脑中的中西学问要碰撞,要改造。33岁时,他在广州租了一处房子,创办“万木草堂”,开始聚徒讲学,宣传改良变法思想。6年后,他在花埭买地盖房。人们说康南海空疏,其实他的谋生本领不算差。
40岁时,康有为开始了流亡生涯,他的家产被抄没了。他得以避免谭嗣同等人流血的命运,得益于光绪皇帝的保护。经过“十一次死里逃生”,康有为到了加拿大,他的演说才能在华侨面前发挥得淋漓尽致。华侨们希望祖国强大起来,他们深知,祖国要强大,必须要变法。康有为抓住了机会,他是华人社会变法的勇士、领袖,他说到光绪皇帝的遭遇让人同情不已:“(皇上)所(索)鸡粥而不得……”他说到西太后的专制令人切齿:“三十年来之积弱,我四百兆同胞兄弟之涂炭,皆由西后一人不愿变法之故。”他说到中国的未来又让人振奋:“外之合海外五百万人为一人,内之合四万万人为一人,其孰能凌之?”
百年后,我们遥想康有为在华侨面前演说的情形,仍可为前人的纯粹和热情打动。康有为把听众的情绪调节到高潮,他会高呼:“愿齐心发奋救中国否?愿者拍手。”与会者无不应声鼓掌。他又问:“大众愿齐心发奋,救我皇上否?”人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。1899年7月20日,康有为联合加拿大华侨领袖李福基、冯秀石等人,携手创立了“保救大清皇帝公司”,即后人通称的“保皇会”。保皇会规定,凡入会者须缴会费2元,用作宣传、通信、办报之资,并集资开矿、兴办工商。
康有为从身无分文的变法革命者、流亡者摇身一变为拥有巨大资源可以调用的雄才霸主。他的空想一旦有人落实起来,也会变成巨大的生产力。他曾经如此“空想”:“若海外五百万人,扯算计之,每人能以烟酒之余,人捐美洲银五元,合中国银十元,则有五千万矣。先开银行,印银纸行之,可得一万万零二千五百万矣。以三千万办轮船,以三千万办铁路,以三千万开矿,以五百万办杂业。他日矿路轮船有股份者分利无穷。以三千万办一切救国事,以养才能之士、忠义之人,立国体以行之,则中国立可救矣。”他还许诺:“苟救得皇上复位,公司中帝党诸臣,必将出力捐款之人,奏请照军功例,破格优奖。”“凡救驾有功者,布衣可至将相。”保皇会前后共建立总会11个、分会103个,会员多达百万之巨。这在今天都是一个奇迹。保皇会总局设在香港、澳门,康有为任总会长,梁启超、徐勤任副总会长。
保皇会1907年在墨西哥发行的华墨银行股票
保皇会用股份制的方式,向华侨出售股票、募集资本,创办“广智书局”和后来的“新民丛报社”。梁启超则以提供文稿为由,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。仅1902—1903年间,梁启超就分得“新民丛报社”的红利上万银圆,约合今人民币百万元左右。类似的事业、企业不止一种,如1903年,康有为发起成立了名为中国商务公司的股份制公司,总局设在香港,在广州、上海、横滨、旧金山都设有分局,并先后开办了十余家企业。他的声名如日中天时,连孙中山的哥哥都向他的保皇会捐款。
有人为此说康有为大发“革命财”,将华人的一片爱国心用来消费、变现并据为己有。因为华侨们的捐款并不是捐给康有为个人的,但康有为有私用之嫌不说,他在管理上也贪大图多,急于求成。华侨们的资金,被他用来“今日提东,明日提西,今日办某店,明日办某店”,客栈、电车、书局、渔业,甚至房地产,都染指其中。1906年年初,康有为了解到墨西哥办银行很有利,就到墨西哥办好了开办银行的手续,有人劝他投资地产,他就投资10万元购买若干地块,地块果然涨价了。
类似这样的事极多。他的摊子大、排场多。但他是保皇会总会长,他可以任意支配善款。当“新民丛报社”亏损时,他向梁启超保证解决他和家人的生活费,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,梁启超回信说:每年费用3000银圆。康有为立即拨付,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圆、给家属1000银圆、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每年1000银圆,共计5000银圆。仅1907年,康有为一次就从保皇会的善款中挪借13000银圆给梁启超做党务活动费,并决定每年给梁启超4000银圆、麦孟华3000银圆做安家费。
这样的保皇会注定被华侨和社会抛弃。只是康有为并不反省原因,他离世前还感伤道:“草堂万木草萧萧,吾道何之离索遥。”康有为的心境是悲壮的。在1914年回国之前,他有16年时间“流亡”,他自认为是效“耐苦不死之神农遍尝百草”的精神,四渡太平洋,九涉大西洋,八经印度洋,泛舟北冰洋七日,先后游历英、法、意、日、美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新加坡、印度、越南、缅甸、巴西、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。考察世界各国政情民情,筹措经费,“保救大清皇帝”,以实现君主立宪、国富民强的政治理想。
康有为在美国芝加哥游历
这种悲壮也会成为得意。56岁的康有为回国时,他已经被人们视为保守派了。他请吴昌硕为他刻了一枚印章,文曰:“维新百日,出亡十六年,三周大地,游遍四洲,经三十一国,行六十万里。”他的事业没有起色,弟子叛出,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分崩离析。但他个人的家业却日渐大了起来。在广东士绅邓华熙等人的联名请求下,民国广东政府决定发还被清朝抄没的康氏家产。因为一所房产被拆迁了,政府将广州永汉路(今北京路)附近的一座深宅大院即“回龙舍”分配给康有为,并加发官产,作为对康有为的赔偿。
康有为的经济头脑在保皇会时代空阔无用,回国后用来自家理财派上了用场。他先租赁了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,花园占地十亩,里面有假山、池塘、紫藤棚、葡萄架,还养了大龟、海狗、袋鼠等观赏动物。每月租金120银圆,合今人民币近1万元。两年后,康有为将广州的房产变卖,到上海炒地皮,获利颇丰。
1921年,64岁的康有为在上海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,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,取名“游存庐”,即通称的“康公馆”。康公馆筑有两幢西式楼房,康有为在其中开办了“天游学院”。康公馆内还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“延香堂”、一座传统形式的平房“三本堂”。院内有大池塘、假山、各种植物动物:有从日本买来的樱花400株,从苏州买来的红梅数十株,有桃花400株,还有罕见的开绿色花的梨树;两只孔雀,一只猴子,一头麋鹿,一头驴子,大池子中游弋着500尾大金鱼。
“游存庐”,后拆除建成愚园新村(今愚园路750弄)
康有为被今天的年轻人称为“房叔”,他在晚年购置了几处别墅。杭州的“一天园”,上海的莹园,青岛的“天游园”,据说占地分别为30亩、15亩、9亩。如果戏说这位“康圣人”,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谋国不成谋家谋房有成的康叔。他的家业之大也超乎今天年轻人的想象:他先后有六位妻妾,六个子女,日常侍候这些老爷太太、公子小姐的有10多个女仆、30多个男仆、厨师,据说还雇有两个头卷白布、满脸络腮胡子的印度“阿三”为其看门。平时来康家的门生故旧和食客,少则10余人,多则30余 人。
“一天园”解放后并入刘庄,成为杭州西湖国宾馆的一部份。
康有为青岛故居:天游园
排场大,花销大。大米一项,平均每4天就要吃掉一石(176斤);每月单伙食费就要花费400银圆以上。雇员每人月薪平均12银圆,共计每月支付工资500银圆。康有为自己的花费如电报费每年就达上千元。有人为康家算账,每年大约要花掉20000银圆,合今人民币百万元左右。
徐悲鸿为老师康有为绘制的全家福——《康南海六十行乐图》
康有为熟读传统经典,他深知“生财有大道”。保皇会一次募集百万美元,其中有10万元支付给康有为游历各国“考察政治”,康有为拿此款购买了不少古董、文物,后来还出售一批以变现。除了炒地皮外,他也广交朋友,其中不少人对他有馈赠。康有为是书法大家,他在报刊上登载卖字润格广告,在上海、北京各大书店放置“康南海先生鬻书润例告白”,中堂、楹联、条幅、横额、碑文杂体,有求必应,无所不写。他的润笔费大致是:“中堂七尺者三十元(银圆),每减一尺减二元,每加一尺加二元;小横额三尺内二十元。磨墨费加一(元)。”这项收入每月在1000银圆左右,合今人民币5万元左右。
康有为书法《行书七言诗》
徐勤和梁启超在《致宪政党同志书》中曾称颂康有为:“先生以国为家。夙不治家人生产作业,每遇国难,辄毁家以图纾救。居恒爱才养士,广厦万间,绝食分甘,略无爱惜。”这话说得漂亮。康有为有过“以国为家”的阶段,也有过“以家为业”的晚年。他的事功和人生至今未被人们认知,因为他的事功和人生显得大而无当,后人难以担当。他是政治家、投机家、投资家,还是文人、书法家、学者、教主,让后人评说起来,确实是很难当的事。
蒋介石炒股
在现代世界金融史上,100年来几起几落的中国股市似乎不值一提。以1872年第一支华商股票交易计,至今140多年,其中大概有一半的时间是关张的。在开张的四五次中,崩盘就有四五次,疯狂不计其数。股市是冒险家的乐园,革命家审时度势,也会借股取利,为革命服务。投奔革命的蒋介石就曾经发过股市财,当时的蒋介石还算年轻有为的80后,跟现在的80后一样撞上了历史机遇。
在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人物中,孙中山无疑是最有金融眼光的。1916年,深谙西方经营之道的孙中山为了筹措革命经费,曾向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在上海创设证券物品交易所,经营证券、花纱、金银、杂粮、皮毛等,资金总额定为当时国币500万元。杨荫溥在《中国交易所论》第一编《交易所总论》中为此说:“我国之证券交易法,颁布于民国三年。……民国五年冬,虞洽卿与孙前总理鉴于上海有设立交易所之必要,因有组织上海交易所之动议。拟具章程及说明书,呈请农商部核准,而当时部批,仅准证券一项,因未举办。”
很多人误解革命就是造反,但现代革命跟造反的区别是,后者是“被压迫生灵”的最后叹息,前者可以是一种“创业”“雄图”和“野心”交织的政治游戏。要加入政治游戏,革命者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,没有钱寸步难行。对国民革命的追随者来说,在革命低潮之际,不仅革命经费无着,就连革命者过日子都拮据了。孙为此命令“本党同志”投身证券交易的金钱游戏。《陈果夫年谱》1920年《先生二十九岁》条下:秋,国父为筹措革命经费,策动创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,参与筹划者,有蒋公及张静江(人杰)、戴季陶(传贤)诸先生。蒋公嘱先生组织茂新号,担任五十四号经纪人,以其盈余为救济革命先烈遗族之用。
张静江
备注:蒋介石原是上海都督陈其美手下的得力干将,但是1916年陈其美遭袁世凯暗杀后,走投无路的蒋介石便开始结交张静江,并与许崇智、张静江、戴季陶结拜为兄弟。这一结拜之举对蒋介石以后的政治生涯影响甚巨,特别是家有万贯资产的张静江,更是对其竭尽全力帮助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,蒋介石和张静江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危机,主要是由于双方对建国之后在国家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存在分歧。张静江的后半生,一直在吃斋念佛中打发时日,于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。
戴季陶、张静江、蒋介石等人因为经济困难,共谋生财之道,有孙先生指令,更加名正言顺,他们就跟日本某某企业代表协商关于开办交易所的具体办法。为此他们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名叫“协进社”的社团谋划其事,并与大买办虞洽卿攀上关系,由虞洽卿等再拉拢当时上海工商界中知名人士如温宗尧、闻兰亭、李云书、张澹如、沈润挹、吴耀庭、顾文耀等共任发起人,具呈向农商部申请创设“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”。
戴季陶
备注:戴季陶曾参加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,但中途退出。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,后来因孙反对而退出共产党。其后同张静江、蒋介石等共同经营交易所的投机生意。后来,孙创立黄埔军校,戴季陶担任了第一任政治部主任。1928年以后,历任国民政府委员、考试院院长等职。1929年,以影响中国人民团结为由打击当时在学术界如日中天的顾颉刚,戴季陶将教育界流行的顾颉刚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《本国史》封禁,成为了一桩轰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文字狱。1949 年2 月11 日,身病加心病的戴季陶,既不愿随蒋介石残喘台湾,又怕成为共产党的俘虏,最后吞服安眠药自杀。
1920年2月1日,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宣告成立。理事长为虞洽卿。理事17人,共分为10万股,向日商抵押7万股,对华商抵押3万股,共计股东572户。蒋介石和陈果夫等以友爱公司的名义购买了400股。
虞洽卿
备注:虞洽卿早年到上海当学徒,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。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,任理事长。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。抗战时期坚持抗日爱国,日军占领租界后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,支持抗战。1945年4月26日在重庆病逝。
蒋介石在6月3日的日记中记录此事说:“拟与果夫订定友爱公司资本共银5 000元,先由中正全部垫付。先购上海物品证券交易所400股为基本。定为十股。丰镐房七股,果夫、夫、干夫各约一股,推定果夫为义务经理。”
陈果夫、蒋介石、陈立夫
备注:陈果夫、陈立夫兄弟与蒋介石关系密切,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,有“二陈”、“CC系”之称。陈立夫曾任蒋介石机要秘书。
蒋介石等人成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创办人和经纪人。当时交易所的买卖由经纪人代办,经纪人交足保证金,在市场上代客买卖货物赚取佣金。蒋介石等人的经纪牌号是“茂新号”,蒋介石和张静江等人为此又成立了一家叫“恒泰号”的机构,代客买卖各种证券及棉纱,资本总额银币35000元,每股1000元,分为35股。股东17人,蒋介石作为“恒泰号”股东入了4股,代号是“蒋伟记”。在股东合同中,蒋介石在“蒋伟记”名下签了“中正”二字。
7月1日,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幕。蒋介石在日记里记下了自己投入股票的行踪和心情:7月5日:“今日为组织茂新公司及买卖股票事,颇费经营踌躇也,晚间不能安眠。”7月6日:“晚在寓商量茂新公司组织法。”7月7日:“到茂新及冶诚处。”
但茂新号开业不利,蒋介石首战告亏,亏本1700元。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票上市预演时的股票收盘价为29.九游娱乐9元,一周之后的7月4日,收盘价达到42元。就在这个价位上,蒋介石的同事买进了。
蒋介石为此郁闷:“益钦来舍,知上交所股票涨至四十二元,甚惊骇。即往茂新处访友梅,乃悉前托代买股票,均四十二元之价购入,不胜忧虑。初做生意者不可靠也。果夫来会,其形容甚悲伤,甚至含泪而诉,乃至其不能做生意也。”
几天之后,股票价格突然下跌,蒋介石更加恐慌,“接果夫电,悉上交股票大落,亏本至七千余元,乃知生涯不易做,而为果夫、守梅所害,亦一大半。星象家谓我五六月运气不好,果应其言,亦甚奇也。”在股市中,人性人心求助各种神秘力量,于此可见一斑。
尽管如此,股市仍能够创造奇迹,仍有魅力。陈洁如在回忆录中说:“经由张静江老先生的介绍,介石以‘蒋纬’的名字买了‘盛泰号’(应为‘恒泰号’)的四个股,他细读有关金融的书籍,学习如何买卖股票和投资,这对他来说十分新鲜,不久各种股票涨跌的兴奋,尤其是他可能得到的利润,就占住了他整个的心思。他整日研究哪个股票好、哪个股票坏,逐渐忘记了心中原有的仇恨。在上海股票大楼中占一个席位相当难得,因而介石工作得既积极又努力。股票交易是上海金融不可或缺的一环,数以千计赖以为生的投机者,每天都把大楼挤得水泄不通,介石像一头老鹰似的盯住市场的走势,买高卖低(应为‘高抛低吸’),如同老手。”
备注:陈洁如(右)与张静江夫人合影。陈洁如12岁时就读上海爱国女子中学,在那里与张静江续弦朱逸民成为好友。张静江是蒋介石、陈洁如的证婚人。
一如今日劵商,蒋介石的证劵团队不乏一流的头脑。其中陈果夫随机应变,很快扭亏为盈。由于交易所的股票上涨很快,蒋介石的股票每股价格是30元(银圆),短短几个月间飙到了50元,年底的时候到了120元。第二年年底的时候更是最到200多元的高位。茂新公司挣了几十万元。
而上交所的股票也一路攀升。蒋介石等人的协进社还持有上交所的3万股,他们除了分给社团中重要社员1.5万股外,卖掉了其余的1.5万股。后来又将日本商人方面做押款的7万股全部赎出,并卖掉了3万股。
对蒋介石等人在股市中套利,至今仍难查清楚数字。有人估算,蒋介石等人在其炒股生涯的前两年可获利800多万。有人说,跟今人炒股一样,蒋介石入过股的机构远非两家三家。也有人认为,到1920年年底,蒋介石等人获得270万元。除日商押款和保存的4万股应缴钱外,仍余32.5万元,全部归戴季陶、张静江和蒋介石所得。又4万股股票因涨价至120元,共值480万元之全部股金,亦全为他们三人所获。
这些获利的一部分就成了革命党人后来的军费,还有一部分寄给了辛亥革命牺牲同志的遗孤家眷。这种投机交易来得太快,以至于革命者们乐不思蜀。当戴季陶劝蒋介石南下革命的时候,蒋介石恼怒地说:“促我出去做事,是促我之寿命冈比亚女足队员取得胜利无往而不利,备战大赛!”
上海滩大王 虞洽卿(中)旁有杜月笙 王晓籁 张啸林
连革命者都投机了,这种疯狂像瘟疫一样蔓延。大家纷纷效仿趋之若鹜,交易所如雨后春笋遍布上海滩。到了1921年,全上海有140多家交易所,当时人描述说,“报纸广告栏中,几日间有一交易所出现,十日间必有一信托公司发生” 。市场完全失控,大小商人买空卖空投机成风,交易所完全失去了“平准市价”的作用,仅仅两年时间,民国史上的“信交风潮”就发生了,许多交易所纷纷倒闭。
陈果夫回忆说:茂新的股本,由10000加至15000元,慢慢地又增到30000元。每天开支不到30元,而每天生意,在最差的时候,佣金收入总在30元以上,最好则有2 000余元,生意的兴隆可想而知。后来我和朱守梅兄又集合了许多朋友,组织一家做棉纱与金银生意的经纪人,号名鼎新,排在第四号,由守梅兄做经理,我做协理,这一来,一门之内,可做花纱金银证券四种大生意,营业更畅旺了。从开始到交易所失败为止,大约做了数万万元的交易,佣金收入总在20余万元。可惜到第三年,交易所风潮一起,所有盈余全都倒了,几乎连本钱也赔蚀进去,好比一场春梦。
而蒋介石回顾这一段经历时感慨:“尔来公私交迫,几欲远避尘俗,高隐山林,独善其身,然而不可得也。”他还感叹:“商家之析利,心计险恶,令吾心甚难过。夜间忽又变卦,市侩诚可诛哉!”
好在市场低潮,革命迎来了高潮。蒋介石走投无路,在上海混不下去了,与人合谋要挟上交所,最后虞洽卿拿出6万元摆平,黑帮老大黄金荣在蒋介石送了门生帖后也给他送了路费,蒋介石才南下广东,投奔孙中山继续革命。股市的疯狂算是锻造了一个革命家,成就了一个现代国家的大国领袖。
有人戏说,从蒋介石的炒股经历中,可以总结四点:1.不要炒股。2.不要透支炒股。3.透支炒股失败后如果不加入黑社会,后果会很悲惨。4.过于激烈的股市暴跌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。如果中国的股市规范一些,又如果蒋介石成了近代中国的“巴菲特”而不是“亚瑟王”,那么现代史会完全两样。
遗憾的是,蒋介石对自己的股民生涯讳莫如深。《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》在1921年1月10日条下收入《与张人杰书》,原文在“七日教言,领悉一是”与“关于弟以后之处世行事,请兄随时指教”之间,加上删节号,经查原文删去的,正是“代认恒泰股份,甚感!请为签字”12个字!40年后的1961年,陈立夫在美国计划写回忆录。“驻美国全权大使”叶公超在一次酒宴场合建议陈立夫,“应将蒋介石当年在上海经营交易所如何失败写进回忆录,才有意义。”这成了叶公超下台的导火索。
可见蒋介石直到晚年仍未直面自己的投机事实,这大概也跟他对商业或金融的本质或品性没有感觉有关。用股市的语言,他也只是一介股民,并未能精进成为一个看懂金钱博弈的“股者”。他也许没有想到,他这样没有吸取教训的投机股民,会制造更大的金融危机:抗战胜利后,他下令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,但经济危机引发金融危机,他的金融改革(发行“金圆劵”)、政治权力干预(派蒋经国到上海“打老虎”)等,无济于事,不到四年,上海被人民解放军占领,上交所再度关张。有人说,这个民国史上的最后一次金融危机是压垮民国的最后一根稻草,而蒋介石本人难辞其咎。
备注: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于1920年7月1日,是中国最早的一家综合性交易所。图为1921年6月25日,农商部发给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营业执照。
事实上,蒋介石跟大多数人一样,受制于人性的局限。我们看百年来中国股市的几次疯狂,当时人的评论对国人或人性的一针见血,让今人读来仍有会心,似乎说的也是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当下的社会。130年多前,1882年9月2日的《申报》评论说:“今华人之购股票者,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,及可以获利与否,但有一公司新创、纠集股份,则无论如何,竞往附股。”100多年前,1909年中国人疯抢橡胶股票(橡胶公司股票),时人评论说,“可异者市中尚有不知橡胶为何物者”,而且,国人“投出多年的积蓄尚且不以为足,进而变卖家人的衣装、首饰等物,竞相购买橡胶股票”。
而今人吴晓波先生的评论,似乎在为百年中国股市背书,股市的游戏,使“中国由一个野蛮的产业商业主义时代,正式步入更为野蛮的金融商业主义时代”。
免责声明
本文转载自网络,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。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,故未标明作者。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,无商业用途。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。
最牛逼的老板们都在这里等你!你来吗?关注看看吧!↓↓
敬请长按下方二维码
关注“老板精英汇”(ID:laobanjy88)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